今年是提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和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十周年。回顾10年,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指引下,非洲成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示范区。展望未来,中非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将以“高标准、可持续、惠民生”为目标,向高质量发展转型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为非洲经济按下“加速键”
近年来,中非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在跨境电商、电子结算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的投资合作,为非洲经济发展按下了“加速键”。截至目前,中国已与52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签署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,签约主体数量在全球总数中占到三分之一,非洲成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最重要的地区之一,中非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取得了累累硕果。
一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。在中非领导人的引领下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非盟《2063年议程》和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,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快速发展,形成了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宽领域的合作格局。
二是设施联通不断完善。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,为了掠夺非洲的矿产资源,殖民列强仅在当地铺设了通往海外港口的运输专线,非洲大陆内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极其薄弱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10年来,在中国资金、技术支持下,非洲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。10年间,共有1万公里标准轨距铁路、10万公里公路、100个新建或改建的港口以及一大批学校和医院投入运营。亚吉铁路、蒙内铁路、阿卡铁路等不断提升非洲大陆互联互通水平。
三是贸易畅通不断扩容。10年来,中非贸易总额累计超2万亿美元,中国已连续14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。2022年中非双边贸易额达到2820亿美元,同比增长11.1%。10年来,中国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总体上稳步增长,新冠疫情3年间仍保持年均约43亿美元的高位水平,截至2022年末中国对非投资存量逾560亿美元,比10年前翻了一番。在非投资兴业的中国企业超过3000家,其中民营企业占七成以上。
四是资金融通不断升级。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,中非提出了包括金融合作在内的“十大合作计划”。中非金融合作从一开始就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、贸易畅通、提振制造业等实体板块的推进有序展开的。中非发展基金自成立以来,积极支持中非经贸合作,重点投资了一批农业、基础设施、资源开发等项目,有力促进了中国企业对非投资,对于所在国基础设施建设、技术进步、出口创汇和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五是民心相通不断深入。10年来,中非在文化、艺术、媒体、智库、教育等方面密切交往。中国在多个非洲国家建立了研究和发展中心,特别是面向农业和医药领域。借助“健康丝绸之路”,中国助力非洲国家提升了疫苗生产能力。通过加强交流、提供援助、分享社会发展经验,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社会综合发展水平,为非洲经济发展创造内生动力。
向高质量发展转型
中非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走过“黄金十年”,中非领导人对话会共同谋划中非共建“一带一路”蓝图。
共同推动非洲自贸区实现中非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高标准目标。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是非洲国家联合自强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措施。在中非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引领下,中国与自贸区秘书处成立经济合作专家组,深入开展中非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政策交流与经验分享。在基建、卫生、教育、农业、环保等领域全方位合作的基础上,不断夯实非洲国家的传统基础设施基础,以高标准新基建推动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,助力非洲打破数字鸿沟,提升互联互通水平。中非经贸合作由传统的贸易、工程建设向数字、绿色、航空航天、金融等新兴领域不断延伸,为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提供了助力。
增强非洲经济造血功能实现中非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可持续目标。非洲国家自主发展迫切需要从依赖“输血”向自主“造血”转型。未来10年,针对新冠疫情之后的非洲国家偿债高峰期问题,中国积极参与债务问题国际治理,积极落实二十国集团发起的“暂停偿债倡议”,主动考虑债务国的财务需求,对确有困难的债务国率先缓债,为纾缓非洲债务困局作出了中国贡献。中非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将坚持可持续目标,针对共建国家基础设施落后、人才不足、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,通过中国特色开发式政策金融扶持、发展股权基金等形式,帮助他们增强自身发展能力,推动非洲国家实现产业升级,增强其自主“造血功能”,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、产业链、价值链。双方秉持绿色、低碳、循环、可持续发展理念,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国家绿色转型,加强生态环境、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。
以中国式现代化脱贫经验实现中非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惠民生目标。通过中非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平台推动减贫经验分享,在共商共建的前提下共同研究符合非洲发展阶段的、务实的、可行的减贫方案。将民生和“小而美”项目作为优先项目,以水、电、路、网等领域的民生工程提升非洲国家民众获得感,形成更多接地气、聚人心的合作成果。突出中非粮食安全合作,加强中非农业合作交流,在农业技术、农业物资等方面提供支持,促进非洲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抗自然灾害能力和稳产高产能力。积极推动中非合作“实施能力建设行动”,通过鲁班工坊等加强非洲人力劳动技能培训,特别是对技工队伍的培养,深度挖掘和利用非洲人口红利。
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万 喆)
推荐内容
- 环球即时:一带一路:开启中非合作新时代 a>
- 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、稳定性、正能量(互利共赢 团结合作) a>
- 热点!暴雨黄色预警!防范秋汛,这些知识要掌握 a>
- 杭州:千场街头文艺演出赋美亚运 a>
- 当前滚动:@家长们,幼儿入园不要慌!这份入学指南请收藏 a>
- 票房突破200亿元:2023年中国电影暑期档何以刷新纪录 a>
- 每日精选:新时代十年,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6.3万个,惠及居民超2800万户 a>
- 美股上周五纳指涨0.94% 特斯拉涨3.7%英伟达跌2.4% a>
- 今日上市:多浦乐 a>
- “野”品、“野”圈……刘继升解读福特纵横“野”字诀 a>
- 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a>
-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.1856 调升27个基点 a>
- 建材、家居板块大涨 友邦吊顶等多股涨停 a>
- 光伏板块震荡走强 阿特斯大涨超10% a>
- TCL电子(01070)稳健中报背后:智屏夯实成长底色,创新业务起势正当时 a>
- 透过上市后首份财报,看到一个“长跑者”Keep(03650) a>
- 美股中小型医疗科技股如何投资?大摩给出参考答案 a>
- 广西全力应对极端天气 保障能源电力可靠供应 a>
- 专注服务,让钱小乐成为你最贴心的借钱帮手 a>
- 煤炭板块大幅反弹 新集能源冲击涨停 a>